哈利路亞 蔡琴

2015年3月24日 星期二

菸、酒、檳榔、暴飲暴食 食道癌快速竄升

菸、酒、檳榔、暴飲暴食 食道癌快速竄升

「胃癌已經是末代癌症。」輔仁大學醫學院長林肇堂指出,隨著國內衛生環境與生活習慣的改變,胃癌在國人十大癌症中的排名逐漸後退,但食道癌的威脅卻與日俱增,不能忽視。
胃癌一度高居台灣十大癌症死因的前三名,近年已下滑到第六名;食道癌在九○年代連十大癌症都排不上,近年來它已經悄悄竄升到第九名。
胃癌發生率逐年下降,林肇堂歸功於近年幽門螺旋桿菌治療有成,特別是三合一抗生素療法的根治率達99%,幾乎能讓造成胃潰瘍的細菌消失。
雖然環境衛生確實讓胃癌的威脅大幅降低,但飲食習慣卻讓食道癌風險不降反增,這兩種以男性為主的消化道癌症,如今出現消長,可由衛生福利部的癌症登記報告看出端倪。自1979年開始,男性胃癌每10萬人口發生率從16.58,下降到2011年的15.23;在此同時,男性食道癌的發生率則由10萬分之5.13,飆升至10萬分之13.32。其中45歲到49歲,更是食道癌發生率成長最大的年齡層。
台大醫院腸胃肝膽科主治醫師李宜家表示,胃癌與食道癌通常是經濟條件較差國家的殺手,一旦衛生條件改善,發生率就會逐年下降;但台灣近年發生曲線卻幾乎交叉,與國人嗜食菸、酒、檳榔,不無關係。
食道癌約有9成發生在上食道,1成發生在下食道,汐止國泰醫院胃腸肝膽科主任楊瑞能說,國人喜歡精緻飲食,加上三餐不固定、暴飲暴食,導致胃食道逆流,也可能讓食道細胞反覆發炎,產生病變,最後導致癌症。
楊瑞能日前收治一名老菸槍,食道腫瘤讓他連口水都無法吞嚥,但他卻以為是吸菸導致咳嗽,延遲治療;他說,食道癌若發生在下食道,臨床吞嚥症狀不明顯,反而更易輕忽。
李宜家建議,有消化道潰瘍而未曾接受幽門螺旋桿菌篩檢者,應及早篩檢及接受幽菌根除療法; 如果有吞嚥困難等消化道症狀,或是菸、酒、檳榔的愛好者,應到醫院接受胃鏡檢查,以便早日察覺口腔到胃部的病變。
請幫幫忙-按下面的廣告-Thank So Much!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

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