哈利路亞 蔡琴

2015年8月16日 星期日

吃太好養出「石頭族」 4要點踢走膽結石【蘇昭宗分享】

吃太好養出「石頭族」 4要點踢走膽結石


別讓有膽變無膽!嗜吃高糖、高熱量油炸食物的年輕人要注意了,長期下來恐成為「石頭族」。醫師表示,近年來膽結石有年輕化的趨勢,而膽結石若阻塞在膽囊出口或膽道任何部位,恐怕會引起膽囊炎、膽道炎等病症,嚴重者甚至導致黃膽、敗血症等,恐有生命危險。醫師提醒,日常生活中要遵守4個良好的飲食習慣,才能有效遠離膽結石。
南投醫院肝膽腸胃科賴馨吾醫師表示,膽結石若阻塞在膽囊出口或膽道任何部位,更會引起膽囊炎、膽道炎等病症,嚴重者甚至導致黃膽、敗血症等,恐有生命危險。膽結石若阻塞在膽囊出口或膽道任何部位,更會引起膽囊炎、膽道炎等病症,嚴重者甚至導致黃膽、敗血症等,恐有生命危險。
以前東方人多「膽色素結石」,現在「膽固醇結石」患者比率增加,膽固醇結石年輕化與現代人吃得「太營養」高度相關,尤其肥胖、常吃高脂、高糖食物者;長期節食者因少進食,膽囊不收縮、膽汁不流動,也會產生結晶,容易結石。
膽結石若阻塞 嚴重者恐有生命危險
南投醫院肝膽腸胃科賴馨吾醫師表示,膽結石是指膽道系統中產生的結石,來自膽汁裡的膽固醇,或膽鹽等累積形成的硬塊。一般認為膽結石的原因是膽汁內各種膽固醇種類濃度超過標準,使得膽汁不能維持在正常的液體狀態,進而形成結晶後沉澱在膽囊及膽管內,即成為膽結石。
結石開始形成時,如細沙狀,有時會隨著膽汁濃度變化,或膽汁排出而消失;未排出的結石可能越來越大,變成顆粒狀,此時若掉出膽囊,便可能阻塞膽管。膽結石若阻塞在膽囊出口或膽道任何部位,更會引起膽囊炎、膽道炎等病症,嚴重者甚至導致黃膽、敗血症等,恐有生命危險,因此絕對不能輕忽。
賴馨吾醫師指出,膽結石初期通常無明顯症狀,可先追蹤,不一定要開刀。若有症狀,多半右上腹會疼痛、上腹部會有飽脹感或悶痛感、時而打嗝噁心、嘔吐等狀況發生,甚至進一步後背或後肩產生疼痛感,而這種突然的劇痛往往令患者無法忍受。一旦開始出現症狀時,可採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,將膽囊移除,以免日後結石不小心掉出卡住膽管口,造成急性膽囊炎,或急性膽管炎。
不論胖瘦,精製澱粉類和甜食攝取過量,或是富含纖維的蔬菜、水果或全穀類食品攝取不足的人,都比較容易產生膽結石。不論胖瘦,精製澱粉類和甜食攝取過量,或是富含纖維的蔬菜、水果或全穀類食品攝取不足的人,都比較容易產生膽結石。
腹部超音波檢查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
臨床醫療上,由專科醫師進行詳細的腹部超音波檢查是偵測膽結石、膽道結石等最適當的首選方式。建議有這方面疑問的民眾,及早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,以瞭解是否有膽結石,或已經有膽結石的狀況,儘早進行控制與追蹤,避免日後突然產生難以忍受的劇痛,甚至造成更嚴重的身體傷害等。
根據發表在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的報告,多坐少動的生活型態、動物性脂肪和精製糖攝取過高,以及纖維質攝取不足的飲食型態,都是促使膽結石形成的危險因子。所以可以在飲食和生活型態上做些調整,遵守以下4要點,才能成功遠離膽結石:
要點1/健康減重與避免肥胖:
肥胖者膽汁中的膽固醇比例較高,比較容易會結晶變成膽結石。所以體重過重的人,應該做好體重控制,一般建議的健康減重速度是一週約減0.5公斤,如果一週減1至1.5公斤以上,就容易增加膽結石的形成,或使得原本沒有症狀的膽結石變成有症狀的膽結石。
要點2/避免高熱量、高油脂飲食:
高熱量或高脂飲食會使得膽汁的膽固醇比例增加,容易沈澱形成結石。所以減重時先不論體重是否有降低,應先將飲食中的熱量和脂肪減少下來。
要點3/增加纖維質、減少精製飲食和甜食:
不論胖瘦,精製澱粉類和甜食攝取過量,或是富含纖維的蔬菜、水果或全穀類食品攝取不足的人,都比較容易產生膽結石。若飲食中的纖維質攝取不足,壞菌增加,可能因而刺激膽汁膽固醇分泌增加。因此建議將白米、白麵粉換成全穀根莖類,例如全麥、糙米、胚芽米、地瓜或馬鈴薯等,不但可減少熱量,還可增加纖維的攝取量。
要點4/三餐正常、記得吃早餐:
膽結石形成的原因,除了膽汁中的膽固醇比例過高,膽囊收縮的頻率減少也是重要的因素。由於膽囊必須經由進食的刺激才會收縮,所以如果長時間空腹,就像一杯鮮果汁放著不動就會出現沈澱的果渣;膽汁在久久不動的膽囊中,膽固醇就會堆積變成結晶。所以不吃早餐、每天進餐次數較少的人,膽囊不動的時間比較長,結石的機率也會增加。
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

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