哈利路亞 蔡琴

2015年3月6日 星期五

吃一包小薯 罹癌風險增500倍

吃一包小薯 罹癌風險增500倍


台大公衛學院最新研究發現,常吃洋芋片、薯條等高油脂、高熱量速食,不僅容易肥胖,還可能因油炸過程產生的「丙烯醯胺」,對人體造成基因傷害,甚至有致癌風險。(王英豪攝)台大公衛學院最新研究發現,常吃洋芋片、薯條等高油脂、高熱量速食,不僅容易肥胖,還可能因油炸過程產生的「丙烯醯胺」,對人體造成基因傷害,甚至有致癌風險。(王英豪攝)
你正在速食店吃薯條嗎?台大公衛學院首度經由人體尿液分析證實,炸薯條及洋芋片中的丙烯醯胺會傷害人體基因,進而開啟致癌大門,根據國內外相關資料推估,若以60公斤成人,每天吃75公克洋芋類油炸物,約是一整包洋芋片或一包小薯的量,致癌風險將爆增500倍。
高溫形成丙烯醯胺
台大公衛所職業醫學與工業研究所教授吳焜焀表示,丙烯醯胺具有神經及生殖毒性,過去多在動物實驗中發現,台大研究團隊近期利用液相層析儀串聯式質譜儀,對60位受測者的尿液進行分析,結果發現在受測者的尿液中不僅有丙烯醯胺代謝物,同時還有被丙烯醯胺破壞的基因代謝產物,這是國際上第一次利用尿液來證實丙烯醯胺會對人體產生致癌影響。
吳焜焀指出,研究對這些受測者的飲食並沒有特別限制或調查,顯示民眾日常生活中攝取到丙烯醯胺的情況非常普遍。食物經攝氏120度以上高溫處理,即易產生丙烯醯胺,以馬鈴薯及玉米經油炸後含量最高,其他如泡麵、油條及咖啡也都含有丙烯醯胺。
泡麵油條含致癌物
吳焜焀指出,目前食藥署對於國人丙烯醯胺的攝取量及風險並沒有系統性的評估,希望食藥署能儘早訂定,以作為未來食品中丙烯醯胺含量管制標準。
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對於丙烯醯胺的攝取風險,及食藥署曾分析國內油炸洋芋類的丙烯醯胺含量,每公克濃度約0.7∼0.8微克,以0.8微克推估,一名60公斤成人若每天吃75公克炸薯條或洋芋片,相較於不吃者,終身罹癌機率將高出500倍。
飲食均衡永保安康
台大醫院內科臨床副教授蘇大成指出,凡經高溫處理後,看來黃黃又特別香的食物,都含有丙烯醯胺,愛吃這類食物的民眾,平時要多運動、飲食均衡及睡眠充足,才能修補受損的基因,降低罹癌風險。
食藥署食品組組長潘志寬表示,目前已訂定「降低食品中丙烯醯胺含量加工參考手冊」,提供國內業者自主管理,但因丙烯醯胺是加熱食品過程中的必然產物,無法因應不同烹飪方式,因此目前沒有任何國家訂定管制標準。

請幫忙-按下面的廣告-Thank So Much!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

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